" 環保 " 也可能是一門生意。
文 / 巴九靈(微信公眾號:吳曉波頻道)
買手機不送充電器了?
現在一開新手機發布會,網友除了性能以外最關心的一件事就是:
有充電器嗎?
網友不是瞎擔心,純粹是最近讓幾個手機大廠給嚇的。
先是去年 10 月,庫克用一種 " 愛咋咋地 " 的態度直接把 iPhone 12 的充電器取消了。
在 2020 年 12 月末的小米發布會上," 雷布斯 " 推出了包含充電器和數據線的套裝版,還有裸機一部的標準版。
兩個版本一個價,消費者自己選要不要充電器。
三個手機品牌不是已經取消了充電器,就是正在取消充電器的路上。行為如此統一的背后,居然還有個統一的理由:為了環保。
充電器到底有多不環保?
這要從全球一年能賣出多少部手機說起。
2020 年,在全球經濟蕭條的情況下,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依然達到了 12.5 億部。按照每人一年半換一次手機的頻率,全球每年至少多出 8.3 億個充電器。按 30g 的重量計算,每年被丟棄的充電器都會變成 2.5 萬噸電子垃圾。
這些電子垃圾的危害有多大?
把它們焚燒,會產生大約 600 萬噸溫室氣體,還有各種有毒氣體。
環保作為取消充電器的理由,沒啥大毛病。但支持環保論的人并不多,大家普遍認為,買手機不給充電器這事,就跟買鞋不給鞋帶差不多。
充電器和手機只能在充電協議兼容的情況下配套用。而各品牌手機充電器的充電協議,雖然也在發展,但卻呈現出一種" 各自為政 "的局面。
快充混用通常只能產生兩種惡果。
第一種:事倍功半。比如 OPPO 手機有一款無線閃充,給本廠手機充電最高功率能達到 65W,但給別的手機充,也就 10W。
而且,如果需要消費者二次選擇充電器,會不會有安全隱患,著火了、爆炸了算誰的?這些事也都讓人挺擔心的。
不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?
最主要的原因,當然是成本。
4G 到 5G 的技術升級,就讓手機的成本明顯增加了。
以 iPhone 12 為例,5G 基帶、信號收發等元件在每一部手機上多耗費了大約 34 美元的成本。
除了成本和售價方面,環保還是個相當不錯的營銷策略。無論啥企業,一提到環保,就顯得很有責任感和情懷。
我們之前說到,充電器的充電協議兼容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,但也可能是一個新機會,這樣的事情曾經被印證過。
比如,在 25 年前,電腦其實還有個官方標配:插排。
當時電子產品的種類并沒有那么多,基本用不到插排。
在這之后的數年,插排和電腦逐漸解綁,用戶會根據場景不同,買不同的插排,也催生了某些專門做插排的大品牌。
對于品牌方來說,塞翁失馬焉知非福。蘋果之前砍掉耳機的做法雖然經歷了用戶短暫的不滿,但隨之研發出來的 AirPods 也給蘋果打開了新市場:真無線耳機。
僅在 2019 年,AirPods 系列真無線耳機就給蘋果公司帶來了 240 億美元的營收,這大約相當于 iPhone 收入的 9%。
在 2017 年到 2019 年之間,AirPods 銷量每年都翻番,還占據了 2019 年真無線耳機市場的半壁江山。
這些擔憂和猜測,哪個會成為現實,還需要時間來證明。現在最讓人好奇的是,其他品牌會想出新方案來節約成本?還是跟隨大廠的腳步砍掉充電器?如果充電器不再是標配,那么下一個取消充電器的,又會是誰?
* 本文咨詢了何帥、陳經、張棟偉等業內專家的觀點和看法,特此感謝。
本篇作者 | 吳潤潛|周倩雯 | 當值編輯 | 李夢清
責任編輯 | 何夢飛 | 主編 | 鄭媛眉 | 繪制 | 喪文魚